close

 

  若佛學的核心是因果法則,經濟學的核心是供需法則,則滿足的核心就是落差法則。自己對環境或他人不夠了解而有錯誤的期待並不稀奇,問題出在人對自己其實也不甚了解,常會受周圍的影響而忘了開始的初衷〔宗教稱為隔陰之迷〕在電玩遊戲裡玩家都了解:戰士練臂力&法師練智力&小偷練速度,如此操作最有效率,若違反原型逆向操作結果通常不會如你所願。應然和實然間預期心理vs回饋程度的認知差距愈大時生命就愈緊繃難過,反之則愈滿足,了解自身條件非常重要。

  所有生命的基本元素都一樣只差在排列組合不同,若從宗教觀點解釋,宿世所累積的福慧愈大則可支配的點數愈多。通常個人資質強時六親關係便相對弱〔反之亦然〕就像三國志遊戲的製作新武將,當可使用的點數是固定的,平均分配至各項則只有平庸,否則就是有強有弱。如果一個人往基礎差的地方發展,快則在中晚年開花結果,慢則得等到下輩子,可以確定的是過程的挫折往往也多;反之若留在有優勢之處耕耘,不用多努力也能自然水到渠成。生命應該尋求<快樂入世的方法>,而不是因為痛苦只好逃避出世。科學幫助人們在物質面快樂入世,但並未解決精神面的問題,擁有愈多的同時比較心也愈重,反而失去小時候那種單純的快樂。知天命就是認清自己的基本盤之所在,站錯地方會使人喪失價值感,出現自我認同危機。

  命理模型能夠解釋人生是因為模擬自然結構,而後者屬於週期循環論,當大環境處在什麼週期當令,和其相應特質的人事物就成為既得利益者。此乃種領域的概念:如水裡是魚的地盤&天空是鳥的地盤&大地是獸的地盤。累積的力量通常是歸於個人意志的結果:努力投入某一件事使能力精益求精,收穫也會愈來愈多〔遊戲中的加等級〕但有時有用有時無用則有先後天因素的分別。在無資質不擅長的領域施力,事倍功半無法與他人競爭,這是屬於天命的無用;在不良的時空條件做耕耘,如農夫的作物市場價值變低,或颱風等天災突然來襲造成白作功,則是地運的無用。當天地的影響力遠大於人時,努力突然變得非常渺小,所謂的關鍵少數法則〔二成的力造就八成的功〕指的就是這種跳躍性的因素。

  適度的壓力造就進步,過度的壓力產生失常。根據邊際效益曲線,效用達到了某個臨界點〔瓶頸值〕就會開始下降,不可能無限制的增幅。大躍進只會出現在市場的拓荒期,台灣已經在步日本的後塵而大陸則是緊跟在後〔從早期的模仿盜版王國到經濟停滯,路程大同小異〕。人生裡的效用點是不可知的,而預測模型則恰恰滿足了這項指引的條件〔八字紫微占星等〕。週期是無法改變的只能等待,若你的黃金時段是在中晚年才發動,在這之前要做的應該是準備工作而非把主力提前浪費掉。宗教禪師所謂的頓悟就是指這種跳躍,成佛不是漸進的〔不存在修行境界是 x%的佛這種狀態〕而是在某個效用點福至心靈突然爆發。畫龍由我而點睛由天,就像學習開竅或藝人爆紅,過去的累積就是在等待這個時候。

  慧根高低是己身累世努力的結果,福報多寡&緣份好壞則是對他人&環境付出多少而來,人生發展有一半的比重在於人際關係[命盤裡六個宮位是自我特質,另外六宮則關係到別人]門當戶對雖是一種<條件對等>的觀念,但它卻不存在必然性。因為人與人的關係不是數學,並非金童玉女配就會1+1>2〔也不等於會互相有感覺〕將強者聚集不會得到最高分的團隊,而是主副特性能夠互相配合的組成才是。天時地利人和等這些條件其實都是修來的,能夠做到<福慧雙修>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依法不依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